相关文章
21-07-16数学老师评职称可发的省 20-04-16职称有多重要? 21-09-07评职称论文的要求和注意 19-12-07张翼英博士写作心得分享 21-08-11SCI论文可以评副高级职称 21-08-11高等教育职称论文发表(期平均每5天发表一篇论文,连续坚持16年
20-07-23 本文地址:https://www.xudingchang.com/lwfb/1644.html
平均每5天发表一篇论文,连续坚持16年,这些人不服不行!
为了揭示论文署名上常见的不确定性,John P. A. Ioannidis、Richard Klavans和Kevin W. Boyack找出了近年来最高产的科学家。
论文的署名是学术界的货币——有些研究者堪比印钞机。我们在Scopus数据库中搜索在2000年-2016年间任何一个自然年里发表论文超过72篇(相当于每五天一篇)的作者——如此高产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尽可能地将论文限定为“完全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实质性评论和综述,而不包括社论和读者来信等,结果搜到了9000多人。我们希望这样做能帮助理解科研署名的含义。
插图:David Parkins
要提前说明一下: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以上作者有任何不当行为。一些大型研究所里的科学家是有可能有这么多的署名论文的。我们的发现表明,某些领域或研究团队对论文署名已经有了可操作的定义。
绝大多数高产作者(7888名,占86%)发表的是物理论文。在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领域,有一些项目是由超过一千人的大型国际团队进行的。所有成员都会署名为作者,表示他们是团队的一员,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撰写或修改了论文。因此,我们排除掉了物理领域的作者。
在剩余的作者里,有909人有着像中国人或韩国人的名字。因为Scopus无法精准区分这两种名字,因此有可能错把几个不同人的论文归入一起了。
如果仅限于2016年的话(这一年对中国人和韩国人名字的辨识算法改进了),有至少12名,也可能是20名以上的高产作者来自中国,在当年居于所有国家之首。我们认为这可能和中国对发表论文给予现金奖励的政策有关。
考虑到人名辨识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后续的分析里也排除掉了这些人。除此之外,我们还排除了团队署名、错误(例如期刊新闻误被分类为完全论文)、重复的论文条目、或是被误归入会议组织者名下的会议论文。
这样就剩下265名作者。在排除掉各种不适用情况之后,高产作者的数目从2001年到2014年增加了20倍,之后就没有继续增长(见图“高产作者数量激增”)。与此同时,论文作者的总数只增加了2.5倍。
来源:J. P. A. Ioannidis, R. Klavans & K. W. Boyack
我们给所有265名作者发了电子邮件,询问他们为何能如此高产。最后收到了81份回复,回答的主要内容不外乎刻苦工作、热爱科研、指导大量青年科学家、带领研究团队甚至多个研究团队、广泛合作、同时进行多个领域或核心服务的研究、能够获取大量合适的资源或数据、大型项目的累积、慷慨或乐于分享等个人性格、成长经历、以及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有一半高产作者都来自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医学101人,健康科学11人,脑科学17人,生物学6人,传染病学3人)。如果不算会议论文的话,将近三分之二(86/131)都属于这一领域。在这265人里,有154名作者在至少两个自然年里每五天发表一篇论文;69人在至少四个自然年里每五天发表一篇论文。一篇论文包含10-100名作者很常见,特别是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但是粒子物理领域这种论文署名超过100人的情况就不常见了。
保持最高产记录的是材料科学家井上明久(Akihisa Inoue)。他曾任日本东北大学校长,是多所知名学术机构的成员。他在2000年-2016年间有12年达到了我们的高产标准。从1976年起,他的名字出现在了2566篇Scopus收录的完全论文中。他因为自我重复发表过往研究而撤回7篇论文。我们又用谷歌搜索了排名在他之后的20名高产作者的撤回记录,只有一人(Jeroen Bax)撤回了一篇论文。
这265名高产 作者来自37个国家,排名第一的是美国(50人),其次是德国(28人)和日本(27人)。美国所占的比例(19%)大致等同于美国所发表的科研论文数比例,而德国和日本高于其所发表论文占比。马来西亚(13人)和沙特阿拉伯(7人)的高产作者占比异常的高——这两个国家都对发表论文给予现金奖励。
在某些研究机构,高产作者比较集中,他们通常是同一个项目里的成员。例如,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有9名高产 作者,比其它任何研究机构都多。其中7人共同署名的大多数是关于鹿特丹项目(Rotterdam study)及其后续第R代项目(Generation R study)的论文。鹿特丹项目是一个接近30年之久的流行病学研究,而第R代项目跟踪了数千名年龄较大的成年人的多个健康参数,并发表了数千篇论文。
5名来自哈佛大学的高产作者也经常共同发表队列研究相关的论文。有11名所属机构不同的高产作者都属于同一个大型队列研究项目组: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n Cancer and Nutrition)。其它大型流行病学研究也榜上有名。心脏病学和晶体学领域也有很多高产作者。
生物和医学领域里的高产作者展现出了和粒子物理与高能物理领域不同的模式。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学实验室CERN里有数千科学家共同工作,有数百到上千作者署名的论文是非常常见的。在晶体学领域,论文只有不多的几个作者署名。在流行病学和心脏病学领域,长长的作者列表只出现在某些似乎有此传统的研究团队里。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署名到底意味着什么。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就规定了做了哪些工作后有资格在论文上署名:积极指导,设计并做实验,除“非常基础的”工作之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起草论文。申请资金或远程指导不算在内。最近有一项问卷调查了分处各个地区和学科领域的6000余名作者,其中大多数人认为起草论文、解读结果和分析数据应当有署名资格,但依据地区和学科不同,观点也有所不同。
本平台所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知识供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李红良教授再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 上一篇:国家级与省级期刊的区别